个人简介:
职称: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内蒙古朝聚眼科医院业务院长、朝聚眼科集团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呼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
学会任职:第三届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委员;
第二届“一带一路眼科联盟”专家委员;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理事;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眼外伤及眼科急症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医学专业委员会智能眼科学常委;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
中国科技/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国际眼科杂志》审稿人;
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批“草原英才”;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项目滚动支持获得者
内蒙古医师协会眼科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会长;
内蒙古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
内蒙古医院协会微循环(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内蒙古自治区学校卫生与健康学会副理事长;
内蒙古医院协会眼科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内蒙古自治区志愿医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内蒙古自治区“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护眼活动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内蒙古自治区药品医疗器械评审专家
内蒙古医科大学眼科学讲师
呼和浩特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库成员
呼和浩特市医师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
呼和浩特市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
呼和浩特市医学会常务理事。
呼和浩特市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擅长:擅长复杂疑难白内障、眼底病等疾病的诊治,尤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现已经独立完成5500余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内蒙地区较早开展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PDT和抗VEGF药物治疗老年性黄斑病变,黄斑门诊,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植入等。
社会荣誉 :
2025年4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
2015年11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医师奖”;
2016年11月,荣获“支援边疆眼科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奖”;
2017年7月,当选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最美医务工作者”;
2017年9月,荣获中国复明扶贫流动眼科手术车项目工作“先进个人”;
2018年7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8年8月19日,在首届内蒙古自治区医师节上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好医师”;
2018年12月4日,荣获“《国际眼科杂志》中文刊IES2018优秀审稿专家”;
2019年8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
2019年12月,荣获“《国际眼科杂志》中文刊IES2019优秀审稿专家”;
2020年4月,入选内蒙古自治区第十批“草原英才”工程;
2021年10月11日,被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聘任为眼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20年11月20日,荣获国际眼科杂志(IJO-IES)“2020年突出贡献奖”;
2021年12月,荣获国际眼科杂志(IJO-IES) 2021年突出贡献奖;
2022年09月,荣获九三学社呼和浩特市委员会“优秀科技工作者”;
2023年7月,在实施“中国复明扶贫流动眼科手术车”项目中贡献良多,被授予:“个人先进奖”;
2023年9月1日,被内蒙古医科大学聘任为眼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2023年9月7日,荣获第十二批“草原英才”工程滚动支持;
2024年8月,在“双首”健康行动中表现突出,被授予“先进个人。
项目及论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基金课题研究4项;主持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内蒙古自治区卫健委科技计划项目2项;主持自治区第十批“草原英才”工程项目1项;主持“草原英才”工程项目滚动支持课题1项;呼和浩特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3项;指导内蒙古医科大学产学研项目1项,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专利1项;著/译书籍6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7篇,其中SCI收录29篇。